河森堡:昨天@鹦鹉史航 老师给我讲了一个事,我印象深刻。

爱必应

文章目录

昨天@鹦鹉史航 老师给我讲了一个事,我印象深刻。说清末的时候社会动荡,好多人趁乱抢劫米店,但他们抢米店的方式很怪,一般情况下装米都用布袋子,但他们不,他们用竹筐装米,因为竹筐容量比布袋子大,一次能抢的比较多,可那框毕竟是用竹子编的,上边有很多漏眼儿,这帮家伙用框把米往回抬的时候就一路走一路漏。

等最后抬到目的地的时候,所经路上米洒的到处都是,但抢匪不在乎,只要最后剩下的米足够多就行了,那浪费的米不心疼吗?不心疼,因为抢匪觉得路上浪费的米还不是他们的,是TM别人的,爱浪费不浪费。

史航老师把记载这件事的书推荐给了我,我淘到了,回头和大家再分享一些。我就觉得这事真是把人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占别人或公家便宜时,只要最后落在自己兜里的好处是足够的,那无论给别人或公家造成多少无谓的损失他们都不在乎,这事简直可以总结出一个成语,叫“竹筐盗米”。

我在公厕门口看到一个家伙一脸窃喜地抱着三大卷纸巾离开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个成语,那人怀里的一卷纸巾散开拖在地上,纸巾的轨迹看着就跟清末大街上的白米一样。

网友热门回复

拜仁大佬基米西:是你没带纸吗

火星人猫姐:想起原来有个同学,吃面时候跟老板说多放香菜,然后端过来吃的时候再挑出去,问她为啥,答曰:我掏了钱了,不要白不要河森堡:昨天@鹦鹉史航 老师给我讲了一个事,我印象深刻。-图1河森堡:昨天@鹦鹉史航 老师给我讲了一个事,我印象深刻。-图1

和光同尘_124:我以为结论是官府可以根据米的痕迹抓到贼。。。

陈海滢:这就是行为经济学上“心理账户”的典型案例,人们会把现实中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里, 然后区别对待,来的容易的账户,丢起来也不心疼

可惜了那些收藏的好文章:有些劫匪会把漏掉的米当成故意施舍给别人的,免得别人来举报自己,既保证了抢走了足够的命,还假惺惺的分给了别人一些,捡漏米的人对劫匪还感恩戴德呢

河森堡:回复@拜仁大佬基米西:这只是我发这条微博的原因之一

VirgoMarkey:想起学校里的贫困生补助。

东方摸虎:看开头,我以为是劫匪故意漏掉一些米给穷苦百姓吃。看完之后,觉得自己还是幼稚了。

河森堡:回复@火星人猫姐:被匮乏塑造的人格

阿斯里彤:真是心穷穷一生

去河森堡微博查看:https://weibo.com/5992829552/HvYcUDiGX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

发表评论